“石帝”“石后”攜手赴盛宴


本報訊 從前天上午開始,“石帝”田黃終于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由福建嘉德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田黃石拍賣會預展在金華國貿景瀾大飯店如期開展,前往一睹田黃石容顏的市民紛至沓來。
觀者直呼“大開眼界”
“真是大開眼界,這次機會非常難得。”昨天下午,一位從義烏專程趕來的收藏愛好者一邊蹲下身子仔細地看著展柜內的田黃一邊說,之前他只知道福建田黃石的內部密布蘿卜狀細紋,但未能親眼看個究竟。此次展出的田黃不光數量多而且品種也非常豐富,一些以往只有耳聞的“金裹銀”、“銀裹金”、“烏鴉皮”等都看到了。
“這塊田黃石的品種就是俗稱的‘銀裹金’,屬于田黃石中上品。”福建嘉德拍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塊重約30克且石面雕有白龍的田黃石。據介紹,此類田黃石外觀似羊脂油塊,外表有一層鮮嫩白色石皮,與內部黃色的“肉”形成鮮明反差,故俗稱“銀裹金”或者“銀包金”。而“金裹銀”則正好相反,相比之下,外皮顏色濃于內部。
據介紹,田黃石并非都是單一黃色,與“玉分五彩”的道理一樣,田黃石除了黃色,還有紅田、白田、黑田、綠田、灰田等,有時一塊田黃石上兼有白、黃、綠、灰等多種色彩。也正如和田玉以“似羊脂者為珍”的說法一樣,通常情況下,田黃石以黃為“貴”。
辨別田黃并非“高深莫測”
田黃因稀少且價格奇高,普通藏家幾乎無緣收藏。“一兩田黃一兩金”的說法更是使得田黃變得“高深莫測”,尋常百姓幾乎沒有一探廬山真面目的可能。
“其實,只要你見到過真田黃,稍作研究后就能掌握初步判斷真假田黃的技巧。”福建嘉德拍賣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田黃石的最大特征就是外表常有黃色或黃黑色石皮,內部密布蘿卜絲紋,且多為半透明狀,有一定的透光性,有的帶有紅筋和紅格。而田黃石的這些特征,不需儀器測定,只要用肉眼就能鑒別。
據了解,此次展出的田黃石除了人們通常概念上理解的黃色田黃外,還有不少“田白石”、“烏鴉皮”等優質田黃品種,但遺憾的是部分田黃石不能在拍賣會上進行拍賣。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福建嘉德”除了搭建好自身的平臺,也積極舉行對外交流活動,以推廣福建當地的壽山石地方文化。此次首次到金華,展出的田黃比較多。雖然現在田黃石很少,征集有一定難度,但為了讓金華的收藏愛好者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壽山石、了解田黃,在拍品之外還征集了不少展品,以方便收藏愛好者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黃蠟石晶瑩剔透者可比“玉”
除了本次拍賣的主角“石帝”田黃之外,在預展現場,記者發現有部分藏友一直圍在一塊名為“金玉滿堂”的石雕藝術品前細細品味。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件石雕作品的原材料就是金華石友時下最津津樂道的黃蠟石。因聽說金華當地產黃蠟石,特地帶來參會的。
一提起黃蠟石,很多收藏愛好者可能會想起“田黃般的色澤、翡翠般的硬度、和田玉般的溫潤”,有些藏友給黃蠟石冠以“石后”之稱。在預展現場的這件“金玉滿堂”,事實上也給人以類似的感覺:比起內斂厚重的“石帝”,“石后”顯得嫵媚多姿———不但通體晶瑩剔透且色彩艷麗秀色可餐。
“黃蠟石中晶瑩剔透的可與‘玉’媲美。”據介紹,該件作品重約1600克,材質為產于云南龍陵的黃蠟石,有黃龍玉之稱。此次也將亮相拍賣會,起拍價為3.6萬元人民幣,其身價不遜于“石帝”。
“有緣千里來相會。拍賣會也是兩地石友的首場‘攀親會’。”福建嘉德拍賣有限公司本次金華拍賣會的負責人林家平說,當聽說黃蠟石在金華有“石后”之稱時,“福建嘉德”這一“紅娘”就有了撮合“石帝”與“石后”這段姻緣的想法:讓金華的藏友們鑒賞一下真正的田黃石,他們也來看看金華的黃蠟石。本次拍賣會意在“以石會友”,這對促進兩地“石文化”的交流應該是非常有益的。
- 上一篇:8萬買下現價100萬 雞血石十年漲十倍
- 下一篇:比黃金貴10倍的石頭田黃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