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金絲玉地方標準正式實施
目前和田玉與翡翠的價格居高不下,給了新興的美石許多市場空間。金絲玉作為新品種,由于其色彩繽紛、晶瑩剔透,且價格相對比較低廉,可以適時滿足不同市場消費主體的需求,從而在細分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金絲玉里邊上等的“寶石光”,氣質獨特,美麗動人,吸引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
金絲玉主要產于北疆沿準噶爾盆地,覆蓋南北疆,是新疆珍稀玉種,因其產于金色絲綢之路而得名。金絲玉在最美的雅丹地貌——烏爾禾魔鬼城附近被發現,這種玉石質地細膩溫潤,色澤艷麗,性質極其穩定,散落在松軟的雅丹地貌上,黃者如田黃,紅者賽雞血,五色者似山水著彩,它具有翡翠的硬度卻不同于翡翠的冷艷,它具有和田白玉的致密卻不同于白玉的陰柔,它飽含富貴之氣,極盡陽剛之美。
此玉之極品通透炫麗,飽含光澤,具備寶石的品質,俗稱“寶石光”。草原絲綢之路重鎮伊犁波馬古墓出土的“鑲嵌紅玉髓帶蓋金罐”和“鑲嵌紅玉髓虎柄金杯器”有證,早在1300多年前,這種珍貴的寶石就應用在突厥貴族的黃金器皿上。后或因地質變遷,或因氣候惡劣,或因戰亂,金絲玉一度遠離人們視線,進入沉睡期。
作為金絲玉的主產區,新疆克拉瑪依市政府近幾年一直在全國各地不遺余力地推廣“寶石光”。2013年9月23日,新疆金絲玉研討暨地方標準發布會在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召開,會議由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旅游局局長劉剛主持,歐陽朝霞、王注貳、蔣易勤、岳蘊輝、虞曉敏、方卡東、高兆華等專家對新疆金絲玉進行了深度研討,并全面啟動新疆金絲玉地方標準。
金絲玉地方標準由新疆油田公司實驗檢測研究院、克拉瑪依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克拉瑪依市旅游局、克拉瑪依市金絲玉促進會起草,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規則起草。標準于2013年9月10日發布,于2013年10月10日起實施,主要規范了金絲玉的定義、描述方法、質地評價和描述等方面內容。
去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克拉瑪依市金絲玉文化促進會、廣州市荔灣區金絲玉文化促進會聯合舉辦的“油城玉·荔灣情”克拉瑪依金絲玉博覽會在廣州荔灣區舉行。博覽會上成交金額超過300萬元,其中最大單筆銷售額為120萬元。博覽會吸引了2萬人次前來參觀和選購玉石商品,來自新疆、廣東等省市的共計92家金絲玉理事玉石商,3萬余件金絲玉參展。主辦方稱,未來克拉瑪依市還將在在北京、上海陸續舉行金絲玉地方標準發布會和玉石交流展會,屆時還將組織更多玉石商,更高檔次金絲玉參展,將金絲玉推向全國。